未来10年,上班不宜用力过度
我们很多人因为从小教育体系规训出来的上进心、责任心、绩优主义,会在活堆到自己身上时自己逼自己去努力把活干好,而且往往会因此活越干越多,但又不一定得到了好的回报。
很多人上班一旦太认真太用力,就容易因为投入了太多成本而太想要、太想证明自己、太想把事情做好,从而被拿捏、被引导、被PUA…
这里面的道理,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但是确实在时代下行期有一定的适用性。
这是一个投资回报率的问题。我们作为打工人,在职场投入的最大资本就是时间,而计算收入的性价比最准确的方式是算时薪而不是月薪。
比如小A同学每天工作8小时,她的月薪是1w,小B同学月薪1.5w,每天工作12个小时,看似小B同学收入比小A同学高,但其实按投入在工作上的时间来算时薪,她俩工资是一样多的。
那么在这一步,一个职场选择的十字路口就来了——到底是比较佛的小A同学好,还是比较卷的小B同学好?
我的答案是:在不同的时代周期,和不同的围观环境,你要选择不同的投入回报策略。
比如说在10年前,整个时代依然在经济上行期的尾部阶段,比如互联网行业还在“上半场”,不管是公司内有大量创新机会,还是行业上有大量创业的公司和机会,再搭配市场上有很多的热钱——只要你把自己时间拼命投入工作,就有大概率能得到超额回报。
即便是你的公司或上司不给力或与你不匹配,你换一个团队或工作的难度也不大,那如果选择小B同学的卷策略,就会获得更多的回报,为未来积累足够资本——小A的佛策略在这个时期就会拿不到足够多的“放在桌子上的钱”。
其次,在10年后的今天,时代已经进入了不可避免的下行期,互联网行业也到了被人诟病拼命内卷和歧视年龄的“下半场”。
这时候你选择卷策略,不仅在时薪收入上占不到便宜,还会因为投入了过多时间成本,而让自己丧失了未来的机会成本——要知道,一份工作需要占用的不仅是你现在投入的时间,还有未来的可能性,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爱好、学习技能、思考生活,为未来的转型升级积累资本。
试想一下,佛系小A每天能多出4个小时放在自己的爱好、技能、学习上,而卷系小B在时代下行期还在拼命工作,不仅投资回报低效还让身体搞出一身病,那5年甚至10年后,两个人的差距会有多大?
当然,如果卷系小B在时代下行期依然找到了非常好的赛道或者团队,例如AI算法等工作,或得到了大佬的青睐,那么可以忽略我上面这些话了。
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,时代有周期人无再少年,如果你恰巧遭遇了不那么好的周期,在这个周期又没有好的工作机遇和志趣相投的团队,那么往后10年的最优解,就是在工作中给别人交付靠谱的工作结果不造成麻烦的情况下,想法设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身上,副业也好,爱好也好,技能也好。
要珍惜沉寂的时光,在沉寂中滋养成长,顺便等待时代的下一次机会。